【崇祯十七年】第十章 以计对计
第(12/12)节
的纪律和对民众的尊重。
在袁崇焕与辽军将领的会议中,意见分歧。一些将领认为运河渡口物资丰富,
可以供应大军,建议先在通州集结队伍,再根据情况决定行动。但袁崇焕有着更
深的考虑,他指出,如果女真军绕路逼近都城,北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民心动荡,
这种动荡难以预料,唯有辽军先到达城下,背靠都城,稳定各方,才能控制局面。
经过讨论,最终各将领被袁崇焕的深谋远虑所说服,决定前往京师。
在辽军斥候前方探路时,遭遇了一群明军逃兵抢劫乡村。辽军侦察兵要求逃
兵停止暴行,但逃兵不仅不听,反而拿起兵器攻击,导致五名斥候兵受伤。一名
斥候兵迅速返回报告给袁崇焕,袁崇焕立即下令派兵追捕逃兵,最终成功擒获六
人。
十七日夜晚,袁崇焕率军已经抵达北京城左安门下,选择在城外的韦公寺庙
扎营。他严令士兵不准骚扰民间,不得破坏民间财物,确保了军队的纪律和对京
城百姓的尊重。在韦公寺庙前,袁崇焕亲自审判并斩杀了六名逃兵,以儆效尤。
当时,袁崇焕的队伍属于急行军,第一批到达的只有九千关宁骑兵,步兵队
伍则需要分批次前进,随地扎营休整,最终抵达都城汇合袁崇焕。由于长时间的
急行军,士兵和战马都非常疲惫,袁崇焕请求入城休息,但崇祯皇帝出于对京城
安全的考虑,拒绝了辽军入城的请求。
十九日,辽军斥候发现了重要情报——女真军已经抵达城外郊野的高密店。
这一发现让袁崇焕和辽军将领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战
斗将是一场关乎京城安危的决战。袁崇焕立即召集将领,商讨对策,准备迎接即
将到来的挑战。
在高密店的郊野上,女真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马嘶鸣,士兵们摩拳
擦掌,准备着攻城的最后准备。而在北京城内,崇祯皇帝和朝臣们也在紧张地商
议着对策,京城的百姓们则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关注着战事的发展。整个京城,
都被即将到来的大战所笼罩。
崇祯帝的谕旨如同一道道紧急的号角,传遍了京城内外。他命令袁崇焕调度
各镇援兵,相机进止,以应对日益逼近的女真人。在这场关乎京城安危的战斗中,
崇祯帝的决策显得尤为重要。
京城内,气氛紧张而严肃。除了袁崇焕驻守蓟州外,昌平总兵尤世威、大同
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等将领也纷纷响应勤王的号召,带领各自的部队前来
支援。他们的到来,为京城的防御增添了一份力量。
为了加强北京城防,崇祯帝下令在京的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都要带
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上巡逻和守卫。这一举措,不仅调动了京城内部的力量,也
显示了皇帝对保卫京城的决心。同时,太监们也被动员起来,参与到守城的行列
中,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城墙上,与士兵们一同肩负起保卫京城的重任。
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在顺义战败后,没有气馁,而是率领残部
退到了北京城北的德胜门外扎营。他们的部队虽然经历了战败,但士气并未完全
丧失,他们在德胜门外重新整顿,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战斗。
十一月二十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女真军终于兵临北京城下,
他们的出现,让整个京城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女真军的旗帜在远处飘扬,战马
嘶鸣,士兵们的目光坚定而冷酷,他们的到来,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在城墙上,守城的士兵们严阵以待,他们的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城下的女真军。
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以及太监们也都各就各位,准备履行自己的守城
职责。每一个人都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是一场关乎生死、关乎京城命运的战斗。
崇祯帝在紫禁城中,焦急地等待着前线的消息。他知道,京城的安危,大明
的江山社稷,全都寄托在这场战斗上。崇祯帝的心中充满了忧虑,但也充满了坚
定。他相信,只要君臣和百姓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击退女真人,保卫北京,
乃至保卫大明朝。
第(12/1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