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 第七章 大战在即 第八章 赵率教
第(3/18)节
女真侵袭。
袁崇焕提起笔,写下了一封奏折,建议朝廷在遵化添设一名团练总兵,并推
荐了他认为合适的人选——王威。他知道王威有能力担此重任,但也知道王威刚
刚遭受弹劾,这可能会影响兵部的决策。尽管如此,袁崇焕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他相信王威的军事才能,更相信蓟州防线的重要性。
然而,奏折送至京城后,兵部的回复却让袁崇焕感到失望。他们以王威遭受
弹劾为由,拒绝了他的建议。袁崇焕的心中充满了无奈,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知
道,蓟州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大明的安危。
九月初八日,袁崇焕接到谍报,称女真人的军队已经渡过辽河,正向蓟州方
向进发。他立即行动起来,派遣参将谢尚政等率领三千精兵,火速前往蓟州协防。
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
然而,顺天巡抚王元雅却对这突如其来的警报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这是袁崇
焕试图插手他的地盘,因此下令谢尚政等返回。袁崇焕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充
满了愤怒和无奈。他明白,王元雅的猜疑和短视可能会给大明带来灾难。
在宁远城的城墙上,袁崇焕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充满了忧虑。他知道,自
己必须继续努力,不仅要对抗外敌,还要应对内部的猜忌和争斗。
在辽东广袤的黑土地上,女真人的营帐如繁星般点缀在寒冷的夜空下。皇太
极站在营帐前,凝视着远方,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而又忧虑的光芒。女真人的军
队虽然野战能力强劲,但生产方式的落后,让他们不得不依赖于以战养战的生存
方式。
女真人的军队如同一群饥饿的狼群,所到之处洗劫一空。他们掠夺粮食、财
物,甚至人口,以此来维持军队的运转和壮大。然而,随着战事的接连失利,损
失惨重,这种以战养战的方式开始显现出其脆弱性。女真人的军队开始入不敷出,
原本的战利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皇太极深知,女真人的生存之道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他看着营帐中那
些饥饿而疲惫的士兵,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食物的渴望,对
未来的迷茫。皇太极知道,如果不能尽快找到解决之道,女真人的军队将不战自
溃。
就在这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降临了。粮食短缺,疾病蔓延,女真人的
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皇太极站在营帐前,望着那些因饥饿而瘦弱的士兵,
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他知道,活下去的唯一机会就是拼死一战,只有通过战斗,
才能获取生存的希望。
皇太极即位后,面对着复杂的局势和众多的挑战。他深知,要稳固自己的统
治,必须先解决周边的威胁,尤其是蒙古诸部的动向。皇太极的目光穿透了宫廷
的烟云,落在了辽阔的蒙古草原上。
崇祯元年的早春,二月的寒风凛冽,敖木伦河畔仍旧覆盖着厚厚的冰雪。皇
太极亲率一支精骑,穿越了茫茫雪原,目标直指多罗特部落。他的行动迅速而果
断,如同冬日里的一道闪电,击破了敖木伦河畔的宁静。
多罗特部落未曾预料到皇太极的突然袭击,他们还沉浸在冬日的宁静与安逸
之中。然而,当女真人的骑兵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他们才惊觉到危机的降临。
皇太极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了部落的防线,俘获了一万余人。这场
闪击战,不仅展示了皇太极的军事才能,也震慑了其他蒙古部落。
九月,秋高气爽,皇太极再次集结满、蒙联军,向察哈尔部发起了军事行动。
他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军队,穿越了辽阔的草原,追至兴安岭。在那里,他们与察
哈尔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皇太极身先士卒,他的英勇激励着士兵们奋
勇向前,最终赢得了战斗的胜利。
这两次军事行动,为皇太极绕道蒙古、直接进攻明京师创造了条件。皇太极
的心中,已经开始酝酿着一个宏大的计划——一个足以改变女真人命运的计划。
在紫禁城的乾清宫,年轻的崇祯帝坐在龙椅上,面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眉
头紧锁。他的目光在袁崇焕的上疏上稍作停留,但随即又被其他紧急的事务所吸
引。尽管袁崇焕的警告如警钟般清晰,但在皇帝看来,宁锦防线的坚固似乎是京
城安全的保障。
在辽东的宁远城,袁崇焕站在城墙之上,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因
第(3/1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