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另一本秘史(5)
第(4/7)节
及其祖宗三代、家室等家庭状况有详细描述,华常青的籍贯为江南西省抚州的临川县。
以最具实力的四大国公家族来说,四家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定国公王家所盘踞于京畿一带,镇国公江家盘踞在西域一带,安国公李家盘踞在北境,靖国公邹家则盘踞东方,乡党是封建时代朝堂之上常见的抱团组织,这四个地方的士人官僚组成了以地缘关系结成的政治派系,表面上看朝堂之上有五大派系,实际上就两大派系,以皇帝夏武明为首的帝党与四大国公家族为首的公党,四大国公家族之间固然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但对上皇帝时都会联合一致,毕竟单独一家绝非是皇帝的对手。
江南西省位于南方,是四大家族派系之外的地方,华嫦箐的家庭背景也是非常的单纯,上朔三代没有一个当过官的,因此不会和四大家族扯上关系,这种进士乃是明显的孤臣,帝党的成员也多是来自与四大家族没有啥牵扯的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在这个时空的炎黄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落后于北方地区,造成这种原因的正是炎黄子孙的充沛武德。
战乱在另一个炎黄大地的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第一次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大量人口逃至荆州与江东避难;第二次是安史之乱,将北方地区打成了白地,第三次是靖康之耻,宋室南迁实际上成了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南迁的真正分野点。
但炎黄子孙对南方的开发依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清朝时期才完成了对西南地区的消化,主要是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的功劳,他们在滇、黔、桂、川、湘、鄂地区有意识地、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最终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些地区的土司割据问题。
但这方世界的炎黄子孙武德足够猛,并没有发生神州陆沉衣冠南渡的惨剧,就导致他们不会大规模南下,没有大规模移民便意味着广大的南方地区无法在短时间提升经济的发展,但王嗣璁转生的时候距离岐王称帝都有三千七百多年了,足够炎黄子孙将生存空间从黄河流域一点一滴慢慢拓展到珠江流域了。
如今只有滇、黔两块凭借地形因素不在中央朝廷的完全掌控之中,就算如此,炎黄子孙也是占据了两地的交通要冲和耕地肥沃的平原地带,山旮旯之类的偏僻地方则是由土司统治,只要土司承认朝廷的权威,象征性的缴纳微薄的赋税,朝廷就认可土地和人民归土司家族世袭所有。
土司们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司法、财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对于当地人民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杀大权,除了不能登基称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
历史的惯性使得此方炎黄大地的经济一向以中原为首,京师永安正在此地,也是定国公王家的大本营所在;西部地区因为有路上丝绸之路贯穿,光是收过路费都能满足当地行政的开支还有余,是镇国公江家最重要的财源,北方和东方半斤八两,安国公李家和靖国公邹家分别是为地头蛇,南部却是经济最为落后的地区,没有什么出名的大族世家。
除去名字、性别与出身,华嫦箐的策论本身也非常出色,文章好不好,读一读就能感觉出来,壬戌科策论的核心是「攘外」,华嫦箐所写的洋洋洒洒两千余字,浓缩起来就是「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朝廷无扰,边境无虞」,怪不得会被八名读卷官列为前十名,十三名女贡士中第一。女进士基本上都是孤苦一生,以老处女的身份黯然离世,华嫦箐被夏武明点为状元时年方二三,当进士及第的消息传到她的家乡时,未婚夫二话不说立刻退掉了婚约,状元虽好但男人的尊严更重要,生的孩子要随女姓,赘婿谁爱当谁去当,老子坚决不当,这一耽误就是二十七年。
都说老屄败火,处女老屄更是其中精品,更别说华嫦箐还处于五十坐地吸土的年岁,初次享受性爱的阴户竟然自行蠕动起来,好像是要把学生的肉棒完全吸入进去,但华嫦箐最让王嗣璁着魔的地方还是她的气质,他后宫中多的是久居人上,养成了颐指气使性格的女子,华嫦箐身为一人之下的正二品中书省尚书,自然也有这种不怒自威的气质,可她拥有最多的却是作为一榜进士之首的书卷气,高雅的书卷气息与威严的官僚气息的共存特质,令王嗣璁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愈加卖力的抽插起来,真是为人师婊呀!在一干绝色女狗的环视下,王嗣璁一边肆无忌惮地继续他的性活动一边对着老师透露起自己的心声来:「学生最要感谢之人当属夏翎宇这个伪逆,要不是他弑父篡位,学生哪能和座主大人您共度春宵呢?」
王嗣璁好想给两天前发动了宫变的二皇子夏翎宇发一个一吨重的勋章,两天前的夏纪六百三十六年八月一十九日凌晨,他趁着黑夜发动了政变,宫廷政变自古就有之,但领兵攻打皇帝所在的宫闱无疑是最为世人所诟病的,一点子回旋的余地都不留,像是下毒之类的还能对外宣称皇帝是暴毙,夏武明都六十五六了,哪天驾崩都不意外,只能说是利令智昏!夏翎宇知道自己的举动定然会招致朝野上下的一致反对,人是一切
第(4/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