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三分钟说尼采、合集立意、个人遭遇
第(5/5)节
的话)。章节题目我都想好了~ 叫Li vs. Fairchild。
当时心理疗愈组的治疗师给我们说过一个研究,说保持愤怒的幸存者,其实会比“认命”、“悲哀”、“自怨自艾”的幸存者更快走出阴影。当然,情绪反应不是完全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不是叫我“愤怒起来!”我就能愤怒起来的。
学校里的情况的话:我们博士生在MIT的一部分工资来自教书的义务,而MIT要求所有教职工都必须上教育修正案第九章(Title IX)关于性侵的培训(学校统一提供)。前几年,哈佛有几个拿到tenure了的终身教授(忘了是哪个系的,反正没教过我),被揭发犯过多起性侵案,前几年终于被停职了;终身教授是受法律保护无法被开除的,也很难被停职,但时代在改变,他们被停职就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当年我遇到那个事情没有犹豫,立刻就走了程序。当然没有说柰软弱的意思!因为我遇到的事件并非与工作、签证相关,所以我不用担心生计。
柰的成长更多的是关于信仰和自由的。性侵于她而言,更像被狗咬了一口,她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要不要去打那条狗,因为打狗可能会带来她无法、不愿承受的伤害、损失。她的成长在于意识到:一味逃离是没用的,无论我们身在哪个国家,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不自由,遇到一些权力体系的压迫,移民/逃离不是永久的解决办法,许多人可能也办不到。但,在任何体系下,与其跪下屈服,不如支棱起来(即便这意味着失去签证、绿卡),因为保持内心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以及对做【正确的事】的坚定信仰,有时候比【相对的】人身自由来的更重要。
精神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我知道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即便我们做不到,也可心向往之。
第(5/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