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异世界之旅》第二卷-Prt2(11上)
第(5/11)节
实。
“那你这‘真理’和‘’又有什么差别。
只不过一个是冷冰冰的从不违背它的规则,另一个默观(自然论)、融入(泛自然论)或者貌似更有人性一点罢了。
其本质还是没脱离它的范畴,像是争辩‘’长什么样,是不是光头一样愚蠢。
”略过语言模糊性带来的错误,我打算从另一方面来和杨零争辩这方面的问题“你那所谓的逻辑推理压根没有可行性,因为‘因果之间并无关联性’。
”“休谟吗?”杨零笑了笑,看来get到了我说的点。
“休谟是谁?”春明则是摇了摇脑袋,向潘多拉二号问了这个问题。
“喂,春明,潘多拉二号又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怎么会有——”“根据白善先生‘因果之间并无关联性’,潘多拉二号猜测这个人物为这个世界的大卫-休姆(作者注:休谟原姓为休姆)。
他提出,人类所研究事情的因和事情的果之间并无关联性。
典型例子就是,当一个人从手里扔下一个石头时
,石头会落在地上。
‘扔石头’是‘因’,‘落在地上’是‘果’,但人类不能保证那个扔石头的人每次扔石头都可以掉在地上,也有可能飞上天,也有可能中途消失……人类只不过是根据过去数万次扔石头的经验,推断出‘扔石头’这个因,会导致‘落在地上’这个果罢了——”“呜,听不懂……”“春明,假设你见过了一万只黑天鹅,当你看见第一万零一只天鹅时会觉得它也是黑的吗?”“不,也有可能是白的啊?”春明歪了歪脑袋,不明白我说的话。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对于事物的观察就是这样。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鸡每天都打鸣,而打鸣之后太阳升起。
鸡打鸣是‘因’,太阳升起就是‘果’,那么这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吗?”“鸡打鸣怎么和太阳升起扯上联系——”“同样的,我也可以说‘放开石头’和‘石头落在’地上怎么会存在联系?这就是休谟的怀疑论,认为世界的不存在因果关系。
也就是‘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是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
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像中归类。
’”“呜,好像理解了?”春明还是一头雾水。
“这只不过是诡辩罢了。
”见春明还在晃着脑袋思考,杨零重新塔上了话题“‘鸡打鸣’和‘太阳升起’这样的推理方法是‘归纳推理’。
虽说对于事物的观察以及现代的统计学等,归纳推理确实有必要,而休谟的说法也确实打破了实证论(必须透过经验和观察去认识世界),这点确实无法反驳。
但他本人自己也说了,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这种因果性的时间先后性就足够用了……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我要说的是休谟对‘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错误。
‘鸡打鸣’和‘太阳升起’是‘归纳推理’,而‘地球自转’和‘太阳升起’是‘演绎推理’……我上面也说了,我所追求的是演绎推理后得到的必然成果的‘真理’——用你们这群爱玩哲学小把戏的小孩的话语就是,‘尽管我们的全部知识开始于经验,知识却并不遵循经验产生的途径’。
”“康德吗?”我苦笑了笑。
前半段实用主义(知识应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非研究知识工具是什么。
)的想法不像是杨零这个追求真理、研究知识的人会说的;后半句用康德的先验和后验的理论就打破‘休谟问题’,可见得他的确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研究。
“等等!演绎推理是什么!归纳推理又是什么!康德又是谁啊!”春明无法接受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又举足无措了起来。
“……”杨零没有说话,像是让我们解释给春明听。
“先从演绎推理开始说起吧,就是先通过不可否认的前提,通过推导(演绎),得到一个结论。
这就是演绎逻辑。
打个比方说,一个大前提是‘人都会死’(不可否认),另一个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不可否认),结论就是‘苏格拉底=人=会死’,苏格拉底会死。
虽然我们对于‘人会死’和‘苏格拉底是人’都是通过经验(所有人都会死,两只手两只脚的是人),但苏格拉底会死这一点是我们通过推理得出来的,而这推理的过程并不存在休谟所说的‘因果关联性的不存在’……”“苏格拉底是谁?”“不重要,你只要知道他是个人名就行了。
”“而归纳推理就像您们上述那个世界休谟说的:因为过去一万只天鹅都是黑色,因此第一万零一只也是黑色;因为过去人类扔一万次硬币都是正面
第(5/1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