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明天下(第四卷)】(336-337)

第(3/6)节
,分层筑堰测得开封和泗州之间地势相差十九丈四尺八寸六分,见群山而知沧海桑田,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学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着,可谓无物不格,无理不知。”

    二爷狡猾地将科学‘物理’与哲学抽象混为一谈。

    王守仁点头,“晦翁讲学亦常引《笔谈》之语,以沉存中所言为善。”

    纳尼,那个‘存天理灭人欲’的朱老夫子还对《梦溪笔谈》有深入研究,丁二瞬时石化。

    丁寿不知道的是,朱熹不但是最重视沉括着作的科学价值的,也是宋代学者中最熟悉《笔谈》内容并能对其科学观点有所阐发的一人,“日月之说,沉存中《笔谈》中说得好,日食时亦非光散,但为物掩耳”。

    “朱子言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

    王守仁仍是不解,丁寿并未给出让他满意的答桉,“沉存中虽与晦翁之说多有契合,但其‘理’并非朱子所言之‘太极’。”

    “小弟怕是教兄长失望了。”

    丁寿懒洋洋地躺在船头,“朱子格物致知为穷天理,成圣贤,小弟既有口腹之欲,又有寡人之疾,不晓太极天理,入不得圣贤。”

    “食色性也,晦翁也将饮食男女视之为天理,但贪美食,三妻四妾,便是人欲了。欲多伤神,倘一国之君如此,社稷更是危矣。岂不闻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王守仁道。

    “朱子言仁义礼智,君臣父子俱为天理,称三代以天理行,却不知天下人谁又愿回三代之世。”

    作为键盘侠出身的丁二,喷起儒家集大成者的朱熹毫无心理压力,反正周围又没别人,过了今夜二爷的说的话一句不认。

    “上古之世,贵为帝王尚腓无胈,胫无毛,天下人无所争,故其不争,三代圣王栉风沐雨,若不作功业,何以能成天地万物?不计得失,何以能有仁义?”

    “东周列国,群雄并起,凡有血性,皆有争心,黎庶苦不堪言,若无功业之念,何有百家争鸣之盛况?秦国‘设民所欲,以求其功’,一扫六合,终此大争之世。”

    “朱子谓汉唐之君全体只在利欲上,此话不错,汉家制度,以霸王道杂之,遂有泱泱四百年强汉基业;唐太宗行事无一不出于人欲,卒创贞观盛世;本朝太祖若只讲义理,此时你我怕仍在蒙元暴政治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千百年间,百姓若只想两餐一宿,牵补度日,万物何以阜藩,所谓的‘道’不过无本之木,又何以长存?”

    王守仁缄默片刻,展颜道:“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南山是龙川先生门徒?”

    “小弟谁也不信的,只不过凡事爱做个比较。”

    丁寿开怀一笑,“圣贤之言未必全对,朱子之理也未见便是天理,伯安兄欲要致知,不妨抛开晦翁所说,想想以何物来‘格’才是。”

    “天有天道,物有物理,无器物量度,谈何格物?子衡兄为证雪花六出,以冬春之雪相度,沉梦溪展窥管观极星,伯安兄却以肉眼静观,又如何能格出道理?”

    王守仁静忖良久,突然展颜一笑,“不错不错,以肉眼观相能得出什么理来,天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观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莫不有性,莫不有命,以心观之,心即是理。”

    “一叶障目,心性不明,则说翠竹着翠竹,说黄花着黄花。孟子曰:不虑而知,其良知也。存天理,致良知,明心见性,则法身无相,般若无知,翠竹也好,黄花也罢,其理自明。”

    我说什么了,什么法身般若,明心见性,你一介儒生改参禅了么,丁寿脑袋上顶着几个大写的问好,不明所以。

    王守仁指天画地,喜不自禁,深深一拜,“贤弟别出机杼,字字珠玑,愚兄茅塞顿开,这格物之功,还要在身心上做,请受一拜。”

    这算什么,龙场悟道改为钱塘悟道么,原想把这位历史上的主观唯心大神往唯物上拉一把,算计着能不能改变些大明朝的自然科学环境,没想到适得其反,被历史巨大车轮正面碾压过去的丁二,欲哭无泪。

    “朝闻道,夕死可矣。愚兄心中无憾,贤弟可以动手了。”

    行罢礼的王守仁直起身来,坦然言道。

    第三百三十七章·噩耗“动手?动什么手?”

    丁寿眨巴眼睛问道。

    “贤弟适才还左右为难之事,从京师千里随行,南山总不会只为了江畔小酌吧?”

    王守仁眼神清明,无畏无惧。

    看着引颈就戮的王守仁,丁寿嘿然,半晌才道:“伯安兄有何心愿未了?”

    王守仁眼神中闪过一丝飘忽,一个明眸善睐少女倩影突然浮现心头。

    丁寿见王守仁脸色有异,“伯安兄?”

   
第(3/6)节
推荐书籍:【色城】客制化人生(肏肏书中人)大奉打更人之青葱律师娇妻:我妻只为他人淫名妓黄蓉与刘正中流砥柱我和梅林分手了[综]在开包的一周年开苞(变嫁文)魔鬼游戏国外游的艳遇皇家书院的双性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