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105节
第(3/5)节
于大安朝廷的册封与支持;所以,所以将军必须乖乖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能令上国稍有不快……
这真是残酷的现实。但更残酷的是,即使知道了对方的谋算,他们也无可奈何。
水户氏轻轻吐气,目光游移;不再看鲜血满地的刑场,而是仔细端详刑场四面高高耸起的火箭。依照大安惯例,凌迟剥皮之后都要在现场燃放鞭炮,驱逐惨死的怨鬼;但这一回世子做主拍板,特意将鞭炮换为了减配的火箭,用意则不言而喻:倭寇活着的时候尚且不能如火箭何,何况乎死后?就算真要化为厉鬼,那也正好让火箭再轰杀一回。
但在水户氏眼里,这样的仪式却无疑蕴含着更大的恐怖——随船一路返回金陵的途中,他也不是没有生过妄想;盼望着黑船的火力已经是大安朝廷倾举国之力的家底,一战之后国内虚耗,暂时不可能再做大规模的袭击;如此一来,至少东瀛还可以苟延残喘,甚至借机在条约上争夺一二。
但现在,现在,他扫一眼刑场四面林立密布的火箭,只觉心一寸一寸的灰了下去。
……怎么会如此,怎么如此?越强大的力量越为稀少,这才是世界运转的法则。如果“火箭”这样匪夷所思的武器可以像香肠一样的被批量制造,如果当日轰炸江户的火力可以无穷无尽,那其余诸国的所谓反抗挣扎,又到底有个什么意义?
如果水户氏所知不错,那刑场安放的这些“火箭”,还不过只是绍兴知府海刚峰督办工厂后试制出来的样品而已;如果工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如果海刚峰青云直上,能够在更多的省份推行这种经验,那么结果……
水户氏扫过坐在下首的海刚峰,心脏抽搐了片刻。
等到一轮火箭放完,硝烟驱散了遍地的血腥气。呆坐许久的水户氏嘴角抽搐,终于咬牙开口,出声呼唤世子:
“倭寇犯边,得罪于上国,敝国万死难辞其咎。”他用蹩脚的汉语说:“虽然如此,倭寇能肆虐至此,也是因为有人做了内应!我愿意将一切消息呈报世子,以做赎罪,不知可否?”
此语一出,效果真是立竿见影。穆国公世子是两眼圆睁,显然颇为惊愕;而坐在两侧的各个官员嘛……仅仅一瞬间,脸色就已经比水户氏还要更加惨白了。
·
火箭强盛至此,眼见着是没有办法翻盘了;但就算没有办法翻盘,还不能拖几个下水么?
第123章 签订
大概是所受的刺激过于严重, 在第一天亲眼目睹了凌迟酷刑之后,金陵官员告假的告假,远避的远避, 半日功夫里溜了个干干净净,只留穆国公世子“坐镇大局”。虽然如此,刑场依旧每日开张, 而且场外人头攒动、观者如堵——江南一带遭受倭寇的毒害尤为严重, 怨毒于心莫可解释,只有亲眼目睹这最惨烈的酷刑, 才能消弭怨气于万一;所以四方百姓纷至沓来, 即使风餐露宿辛苦奔波,也一定要看看贼寇的下场。
事实上, 虽然刑场三五天内剐了(或者不如说剁了)五六十个倭寇,围观的苦主痛哭悲泣之余,亦仍旧不能满足, 甚至大起胆子向刽子手索要倭寇尸体挫骨扬灰之后的灰烬,拿回加后让道士张设法坛,镇压在高祖皇帝及太宗皇帝肖像之下, 延请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在阴曹地府再将倭寇的死鬼扒一回皮。
这样的事情其实不太合礼数,毕竟案子归刑部负责,剐了之后也没有随意散发的道理。但如今金陵的高官潜身缩首恨不能变成透明人, 当然不愿意管这样的闲事, 于是陈情的文书甩来甩去,居然甩到了穆国公世子头上;而世子毫不拖延, 居然当天就批准了这颇为逾越的请求,而且理由相当之正当——他说他敬谒了孝陵, 在高皇帝陵墓前掷了三次卦,三次都是上上大吉;说明高皇帝龙心大悦,在天之灵也赞许这样的办法。高皇帝喜闻乐见,你不答应,你算老几?
当然,也没人能把高皇帝的魂魄从九天上摇下来问问情况,所以金陵的高层虽然对此越俎代庖的举止颇有腹诽,亦不能多说什么。等到两天以后,那就连最后一点腹诽也被遗忘了——东瀛幕府家老水户氏在闭门数日之后,终于将自己熟知的所有汉奸名单及其依据全部默写出来,直接给江南官场来了个大的。
一如所有的预期,水户氏日暮途穷而倒行逆施,在察觉到自己已经再无翻身的可能之后,干脆歇斯底里肆意发泄,将该写的不该写的要命的不要命的统统抖了个底掉,大有破罐子破摔的疯癫感——一面是死到临头拖人下水的绝望疯批;另一面则是垂死挣扎的悲哀心境:在水户氏想来,这种级别的揭发信呈交上去之后,无论结果如何发展,都必定会大大的搅乱中原的朝局;中国已安,四夷自定,反过来说,如果中原政局动荡不安的话,倭国或许能有那么一丁点机会……吧?
当然,无论计成与否,这都是东瀛最后的波纹了。苦心经营多年的暗线与盟友被出卖一空,根基毁损地动山摇,无异于是在大动脉上自砍了一刀。不过,都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了,纠结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3/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