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节
第(2/3)节
“这不是你们该问的。”先前的声音冷冷说道。
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有数了,这就是进山了。
京城附近有山,并且离得并不远。但凡能做飞鱼卫的,都是袭的军职,有人是自家的军职,有人是亲戚家的,还有人是以不光彩的手段租来的,当然,这是见不得光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不是出自寻常百姓之家。
且,这些日子在老王府并不是白混的,他们学到了很多。
从行驶的时间来判断,他们来的地方只有可能是煤青山和西山中的其中一座。
这两座山一个在南一个在西,和老王府的距离差不多,但是却截然不同。
西山风景优美,前朝的王公显贵们在此处建了大大小小十处庄子。太祖皇帝登基后,这十几处庄子尽归皇室。太祖皇帝先后将其中五座赐给了五位国公,一座赐给了自己的姐姐长公主,只留下四处做为皇庄。后来世事变迁,这些皇庄再次易主,不过,无论再怎么易主,这里都是京城里显贵云集之处。
而煤青山却不同,煤青山上的寿皇殿,曾经停放过太祖皇帝的梓宫,如今,大行皇帝的梓宫也在这里。
虾头的心沉了下去,既然是让他们这些人护着杨锦程,那就一定不会是西山。
杨家在西山也有庄子,这是当年太祖皇帝赐的,西山的庄子是杨家自己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让飞鱼卫来护着才能脱身的理由。
那么,他们来的地方,就是煤青山了。
传闻大行皇帝鬼魂出没的煤青山。
第473章 群聚
黑暗之中,黑色的马车行驶在山路上,如同鬼魅。
一里开外,两骑沿着马车的车辙,不紧不慢,若即若离,少了如影随形的步步紧跟,即使马车上的人经验老道,也没有发现有人跟踪。
“姑娘,前面就是煤青山了。”声音里带着中年女子特有的沧桑,这是江婆子。
沈彤翻身下马,拍拍火儿的脑袋,柔声道:“自己找地方吃草去,听我的呼哨。”
火儿用湿哒哒的鼻子蹭蹭沈彤,表示它听懂了,然后抢在江婆子的马之前,跑进黑暗之中。
沈彤和江婆子徒步前行。煤青山是帝王灵柩暂居之地,山道重新修过,虽不平坦,但也并不陡峭,早晨下过雨,月光下,车辙鲜明。
走了一炷香的功夫,便看到一片果园,江婆子低声说道:“这里不是停放先帝梓宫的地方吗?怎么还有果园子?”
沈彤把从燕北郡王那里听到告诉江婆子:“这是百果园,有福寿之意,寿皇殿在百果园的东南方向,按理说,这里会有羽林军。”
说完,她便拉着江婆子躲进一片树影之中。
片刻后,果然有一队羽林军经过,是巡逻的。只是出乎意料,这队羽林军走过来之后,居然原路返回。
江婆子立时就明白了,凑到沈彤耳边,低声说道:“这些羽林军是做做样子,他们故意不往前面走,是不想撞上刚才的那驾马车。”
沈彤点点头,两人不再犹豫,继续跟着车辙印迹而去。
沈彤忍不住笑了,她对江婆子说道:“瞧,这像不像一只张开嘴的大口袋,要把我们这些人全都装进去。”
江婆子不明白沈彤为何还能笑得出来,若是没有看到这些羽林军,她也没有这种想法,可是看到羽林军了,摆明前面就是陷阱,沈姑娘不但义无反顾,反而好像很开心似的。
此时,另一拨人已经抢在那驾马车之前埋伏在离寿皇殿不远的大德殿。
太祖皇帝曾在此处宴请来自八大书院的大儒,洛邑书院的大儒汪而宣做《大德歌》一首,堪称不朽之作。
因此,大德殿也随着这道《大德歌》名扬天下。
那是大齐朝盛世之作。
几年前,曾做过詹士府官员的鲍靖以死明谏,请太皇太后交权崇文帝,让皇帝亲政。最终,鲍靖撞柱而死。
鲍靖之死间接导致了涵山卫指挥使徐世基造反,一时之间,天下大哗,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皇帝亲政之事。
而鲍靖就是大儒汪而宣的学生。
太皇太后恨透了鲍靖,可鲍靖已经死了,她便令人将汪而宣的著作搬来,逐字查找,最终硬生生在汪而宣的旧作中,查到汪而宣对前朝念念不忘,一心想要推翻大齐。
闻讯,汪而宣自尽,他两袖清风,终生未娶,当时民怨积深,太皇太后不好公然连坐他的亲友,便下令烧毁汪而宣所有著作,民间不得流传。
后来,太皇太后令人封了大德殿,从此世上再无《大德歌》。
如今,这座大德殿已经尘封多年,里面遍是蛛网灰尘,反倒成了上佳的藏身之处。
这时,几个人匆匆走来,为首的是一位遍身绮罗的少年,道路两侧的石灯散发出淡淡烛光,把少年的脸映照得清清楚楚。
这是护国公世子杨锦程!
透过门窗的缝隙,埋伏在大德殿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