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51节

第(2/3)节
还有人拼命踮起脚尖,拍着船体,想与他拉拉手。

    眼看越来越多的人向着码头聚集,赵骏怕出现踩踏事故,只好说道:“开船,再这样下去就要出事了。”

    船只便徐徐启动起来,百姓们更加狂热,不断高呼。

    随着大船缓缓驶离港口,人群很远的方向,因消息得知的太晚,姗姗来迟的秦三娘,拖着大儿子,背着小儿子,红着眼睛,向赵骏离去的方向微微欠身。

    周武跑得浑身是汗,眼见来晚了一步,当时就嚎啕大哭,嘴里喃喃着为什么自己不能再跑快一点,这样就能赶上知院离开了。

    不止是他们,很多人都是如此。

    人群当中县衙和州衙的属吏记录下这个场景。

    万人相送,呼声如雷,百姓们纷纷脱帽致礼,一个个泪流满面。

    而且还依旧有不断的人过来,来送赵骏的百姓从西城门排队排到了南城门大街,一眼望不到尽头。

    很多人见到他在船上看着下方码头,都拼命挥手致意,更多的人无不哭泣哀嚎,希望知院不要离开他们,希望知院能够一路顺风。

    赵骏站在船头,看着越来越远去的这一幕,不由得感慨。

    原来这不是只出现在后世人民拥戴解放军的场景,在古代也居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似乎想想,百姓最能知道谁对他们好。

    谁最爱人民,人民也最爱他。

    比如范仲淹治理西北的时候,善待当地百姓,他离去的时候不仅当地汉人,连本地羌氐之类的少数民族都希望他别走。

    他死的时候,当地羌人得知消息,更是“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还有包拯仅仅只担任过一两年的开封知府,为什么这么有名?

    还不是因为他能够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做事。

    赵骏的善举可以说是活人无数,殚精竭虑地四处巡视灾区,慰问百姓,肉眼可见的憔悴,亦是被百姓们看在眼里。

    因此他得到了潭州百姓的拥戴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甚至在他走后。

    潭州本地百姓多有为他立生祠者,跟历史上范仲淹在邠、庆二州一个待遇,可以说算是地方百姓对一名官员的最高敬意了。

    第209章 元昊出征,老范洞悉

    十二月底赵骏坐船渡过洞庭湖,就到了荆湖北路。

    这里倒是离汴梁不算远,从汉水到襄阳出了南阳盆地,就能直接到汴梁了。

    不过在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视察了荆湖北路后,他并未北上回到开封,而是坐船西去往了四川。

    同年十二月,汴梁开封出现了小规模地震,但幅度很小,并未造成太大影响和危害。

    然而有谏台官员立即用这件事情大作文章。

    通过今年年初雷、麟、府州及陕西大雨雹,五月京畿旱、磁州虫食桑,八月潭州暴雨,以及年末汴梁地震等理由为借口,说灾异屡见,有宵小作祟,请罢知院和诸多同知宰相。

    这种弹劾算是古代,特别是宋代常见的套路了。只要地方灾祸频繁,谏官和御史台就要弹劾宰相,说是宰相的锅,然后皇帝顺势罢相。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安石,因旱灾被罢免。

    以往这一招还是挺好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赵祯在早朝当着诸多谏台和御史台官员的面驳斥。

    并且解释说旱灾是因为天气回暖,虫灾也是因为干旱益于虫类生长,地震是大地板块与板块之间碰撞,暴雨是东南风把湿气吹向内陆所致。

    一通科学知识,把百官群臣们唬得一愣一愣的。他们听不懂,但大受震撼。

    只能说赵祯科普视频没少看。

    十二月底,朝廷又出左藏库锦绮绫罗一百万,下陕西路市籴军储,再加上之前前前后后运送到陕西的储备粮食,现在范仲淹不能说富得流油,那也算是兵强马壮。

    在这种情况下老范把西北经营得像是个铁桶,一时间竟然让李元昊都觉得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不知道从哪里进攻。

    历史上他倒是在保安军方向找到了突破口,但当时主政的是人范雍,再加上鄜延路地势开阔、堡垒稀少,主官是个不懂军事的文臣,自然成为李元昊优先捏的软柿子。

    现在嘛……

    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一月,西北塞外的雪还未化,贺兰山山顶依稀能看见白头。

    天空雾霭沉沉,辽阔的草原上长起了青草,一群群牛羊漫无目的地在草地上游荡,脏兮兮的绵羊犹如一坨坨灰云,牧人骑马驱赶,靠近点那牛粪味道让人上头。

    李元昊最近一段日子住在城外的军营当中,党项人的军营很有意思,一顶顶帐篷林立,帐篷外就是草原,士兵们每天放牧。

    他们下马是民,上马便是军,跟后来的蒙古民族很像。

    此时李元昊正在帐篷里看着地图,身边野利遇乞、野利旺荣、杨守素、张元等人陪
第(2/3)节
推荐书籍:妻欲-欲望迷城H版之赵建兴的复仇妖刀记(49卷)全班长不是人温柔缠绵蜗牛先生的孤单蔷薇我的第一次给了黄瓜【繁】(H,NP,慎入)咸鱼被迫翻身后被囚禁了飞剑问道动物园里的地狱轮奸王局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