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6节

第(1/2)节
    “行了,你为官虽庸,但至少在本知院的逼问下不敢隐瞒,一五一十把知道的事情和盘托出,且没有祸害百姓,我暂时就不解你的职,令你在十日之内,查清楚寿州赈灾情况。”

    赵骏最后严肃道:“以前你还可以借口推辞被那些贪官污吏威胁,不敢检举。但现在本知院来了,你若是还做不到,那就说明你是彻头彻尾的废物。大宋不需要废物当官,要的是能治理好百姓的官员,听到了没有!”

    “是!”

    林洙大喜,连连拱手道:“谢知院给我这个机会,下官必定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去吧。”

    赵骏摆摆手。

    “是是是。”

    林洙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赵骏略微思索了一会儿,就又开始埋头奋笔疾书。

    说到底,林洙是个庸官,但至少不昏,看得还算清楚。

    能够第一时间审时度势,先把知道地说出来,又立马来找他弥补,说明他还算聪明。

    只是以前摄于上级压迫,胆子小,不敢说出实话。

    而且在上级压迫下,这么多年还能够一直坚守本心,没有同流合污,也证明了他本性不坏。

    现在既然有悔改之心,那赵骏也不是不能给他一个机会,看看他是否有能力完成赵骏交代的任务。

    要是完成了这个任务,说明他能力过得去,只要解除掉他上司压迫这个枷锁,未来或许也不是不能成为治理一方的好官。

    还是那句话。

    你可以庸,但一定不能昏。

    只要你有能力,且没有贪腐、祸害百姓,那么赵骏也不是不能用你。

    现在就看林洙自己的选择了。

    第189章 不能让大孙心寒

    林洙走后,赵骏仍旧拿起了毛笔写信。

    这是封给皇帝和政制院的文书。

    前面一半是写一路来的所见所闻,并且对于基层民间治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后面一半则是写淮南这边赈灾似乎有贪腐大案,他正在着手调查。

    赵骏轻轻地挥动着毛笔,时而沉思,时而皱眉,到了最后,停笔化作一声长叹。

    淮南贪腐案,他其实也不过是最近这几天才知道的情况。

    但光今天就已经能瞧出冰山一角。

    明面上能看到的就已经有一地的转运使、发运使、知州、县令。

    背地里还不知道藏了哪些大人物。

    可以说此案牵扯甚广。

    这可能就不是像亳州那样,死一个郭承祐的问题了。

    因为淮南前些年经历的是天灾,是大旱,是瘟疫,死了很多很多人。

    而正是这些官员的贪污腐败,导致原本应该能够活下去的贫穷百姓,却化作一副副枯骨。

    老百姓们倒在了他们曾经视为救星的父母官面前。

    这些人,就是罪魁祸首。

    所以他们必须死,以此来告慰那些死去的冤魂。

    然而大宋已经太久没有诛杀官员。

    赵骏每次杀那些罪大恶极之人,朝野上下都是一片非议,弹劾的声音不绝于耳,导致在官场上他的名声非常不佳。

    只不过以前他杀的官员品级都不高,在汴梁的时候,多是六七品以下的官员。

    哪怕罢免盐铁司,刘元瑜其实也没有死。

    因为刘元瑜犯的罪只是贩卖违禁物品,并不是什么死罪。若是以前,最多也就是降职,还是在赵骏的坚持下,罢职流放。

    因此从五品知州郭承祐是他杀的最高级别的官员,并没有造成太大波澜。

    现在呢?

    正四品转运使,从五品知州,另外还有可能涉及原来的转运使、转运副使,原来的淮南发运使之类的一路高官。

    这些高官不仅品级高,而且数量很多。

    虽然因淮南大旱的缘故,他们的政绩不佳,只是平调出去,并未升迁。

    但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四五品级,执掌一路、一州的民政大权,基本上再进一步,就能去中央担任高官。

    比如那个孙沔,历史上后来担任陕西路转运使、河东都转运使、湖南、江西路安抚使,兼广南东、西路安抚使等职。协助狄青破侬智高后,升任枢密副使,当上了副枢相。

    所以赵骏担心等他破了这件案子,要大开杀戒的时候,赵祯又犯老毛病。觉得赵骏这次要杀那么多高级官员,难以接受,否决了赵骏砍人的提议。

    其实淮南这边的官员,赵骏想杀还是没什么问题。

    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淮南贪腐案从大前年就已经开始,横跨三年时间,淮南各地大量官员调动、流通,很多涉案官员或调往全国各地,或前往中央为官。

    要想处理的话,就必须由政制院那边下令,从全国各地直接拿人,带回中央由御史台、大理寺审判,以赵骏的意见判刑
第(1/2)节
推荐书籍:我与未来小姨子的遭遇淫荡妻子回忆录哥哥,爱我(H)出墙来(双性)-v文先生总不肯离婚老师与学生觊觎已久失忆之后(主攻、一攻N受)帝王公侯淫风录胡德威尔士想让指挥官射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