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4节

第(2/3)节
   所以需要在恰当的时间再投掷出去,这意味着操作风险非常高,甚至比现在的臼炮操作风险还要大,对他掷弹兵的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

    因此,选用一些身强体壮,臂力良好,同时心理素质过人的士兵作为专门的掷弹兵是非常有必要的。

    至于给普通士兵使用,用不起不说,而且很容易出现敌人没炸到,自己却是被炸死一大片的情况。

    搞手榴弹和掷弹兵,这是罗志学临时起意,甭管后续有没有大用,先搞了再说。

    不过他也不准备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的资源和心思!

    战争利器,还得是火炮,尤其是大口径火炮。

    手榴弹,这充其量是战术性武器,而火炮却是战略性物资,两者的重要性不在一个层面上。

    临湘城十九日的激战进行到下午,楚军开始收兵的时候,临湘明军在城外的所有突出部堡垒都已经丢失了。

    明军之前在城外,主要是东以及北,南三个方向一共构筑了大小九个突出部堡垒。

    这每一个堡垒都是有壕沟进行联通,并能够和城内进行联系。

    但是经过两天激战后,这九个突出部都被楚军给一一攻克。

    更重要的是,明军丢失的不仅仅是九个突出部,更有三千士兵以及一批部署在城外的轻型火炮。

    临湘城内,湖广总兵于修文阴沉着脸!

    两天,只有两天,城外各堡垒都已经告破,折损将士三千人,大小火炮五十多尊。

    这仗还怎么打?

    身侧的湖广右参议王兴怀同样带着忧愁道:“唉,这楚贼枪炮之多,厚甲之多,比我们之前预料的还要更甚啊!”“于总兵,如今城外各堡垒已经失陷,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王兴怀转头看向于修文,于修文则是深吸了口气后道:“后续我们依托城墙死守,怒管如何,我们都至少要坚守十天以上,这样才能够等到足够的援兵!”

    “我们之前已经送出了紧急求援信,援兵集结再加上赶路,十天左右就能到。”

    “不管如何,未来十天内我们都要守住。”

    王兴怀没有去问十天后如果援兵还不来怎么办。

    因为就算是他自己也知道,按照城外贼军猛攻的情况,如果十天后援兵还不来,他们临湘城守军肯定是要完蛋的。

    如今城外可是有五六万贼兵,火炮数百尊啊。

    光靠着他们临湘的两万守军,能够坚持个十来天功夫已经很不错了,想要坚持的更久,那是不太可能的事。

    想到这里,王兴怀都是忍不住后悔,自己怎么去年就傻乎乎的答应过来镇守临湘呢。

    去年武昌城破,三司都被一锅端了,原来的各级官员死的死,逃的逃,被下狱的下狱。

    不过朝廷同时也在重建湖广三司,先让杨嗣昌兼任湖广巡抚,随后有调拨一批官员任职布政使,左右参政等职务。

    当时王兴怀就是因为这升任湖广右参议,但是刚升任呢,就被上头派到了临湘坐镇。

    说是坐镇呢,但其实也就是当监军,这也是当代很多地方的布政司左右参议,按察司副使的常规任职,也算是一条走上巡抚的捷径。

    干的好了,那么就会按部就班升任巡抚。

    之前史可法就是从右参议在江北监军,再升任副使镇守江北各地,再升任安庐巡抚的。

    然而,这升官的路子看似通畅,前提是能做出成绩来,并且还要活下来。

    这几年,死在战场上各种参议,副使之类的文官监军,镇守多了去,而王兴怀觉得自己怕是要成为下一个……

    王兴怀心思重重,总兵于修文也是心情非常不好。

    他本来当着湖广都指挥同知好好的,结果保贼崛起横扫楚北。

    他去年开始,就一直带兵在楚北和贼军打仗,打了一个又一个败仗……

    从襄阳一路惨到汉阳,汉阳失陷后,他带着残部几百人渡江南逃,最后抵达岳州。

    抵达岳州后,就有一群人想要把他逮捕下狱……

    把几千大军丢的只剩下三百多人,而且打一次败一次,朝廷自然要收拾他。

    但是很快杨嗣昌上位。

    这个时候他也算是迎来了转择点,杨嗣昌并没有嫌弃他屡战屡败,认为这是保贼实在太强,于修文战败是情有可原。

    同时杨嗣昌也比较欣赏于修文提出来的一系列说法:避免和楚贼野战,同时在守城上也不能和一样傻乎乎的守城,得构筑大量的工事,尤其是楚贼的那种环形沙袋工事,用来防炮更是必须的。

    这和主张效仿楚贼编练新标军的杨嗣昌是非常合拍,于是乎杨嗣昌非但出面保下了于修文,甚至还持续重用他。

    让他先挂了个副将衔主持临湘防务。

    而随着于修文到临湘支持防务后,随着临湘城防体系逐步成型,守军也从几千人增加到一万多人。

    杨嗣
第(2/3)节
推荐书籍:强制爱了自己的死对头被艹成贱婊子的乔大少-v文鹅城恶警空花 (强制 1v1)些年我错过的与我经历过的每一次里界同居的史莱姆小姐请你自重吃掉青梅竹马眺望海岸线的妈妈(全)白虎大人的小爱宠(人兽,双性生子,有乳,高h,调教)-v文绿帽局中局之我和我绿帽朋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