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寂寞】(父女1V1 )(31-40)
第(7/13)节
者、大咖”如果沉适不是她爸爸,在这些名单面前,她
算哪根葱?
“你也跟我见了几个人,不要畏缩。”
沉桐没法子,硬着头皮,摸到话筒,没敢打她爸爸手机,拨的办公室座机。
“喂,您好。”
人的声音经过无线电波往往会变得格外好听,沉适的声音贴耳,沉桐心尖泛
痒,搁在桌子上的手虚虚蜷起,“您好,请问是物探院沉适沉主任么?我们是省
晚报”
沉适听出来了,念他名字的时候,紧张得声带直出颤音,笑,“是桐桐?”
24-02-
沉桐脸颊绯红,想掩饰般低低“嗯”声。
沉适以为沉桐调皮,在做恶作剧,笑,“爸爸在工
作,晚点爸爸打给你,我们再说好么?“
情急之下,沉桐乱了方阵,怕她爸爸挂电话,“不是,是报社现在在做一个
人物专题采访,地质领域想采访你。”
这样不行啊,王敏把话筒接过来,“沉主任您好,我是省晚报的记者王敏,
报社在做省内百家人物专题采访。
我们了解到您前一段时参与的干热岩课题在资源部的评审中成绩不俗,目前
也在进行省矿产志的编纂。所以在地质领域,特别希望通过采访您,回答普通大
众对地质这一学科和地质工作者的关心、疑问。“
“”
“您已经答应她了?那我们稍后把采访提纲发给您,谢谢再见。”
沉桐听后,先是心讶,又觉得措辞这一惨烈对比,爸爸怕是又要训人了。
三十六
长度齐眉的刘海,叁七分覆在过分空荡的额前,大抵是用来遮发际线的,沉
适打量了王敏一眼,目光不着痕迹地滑过他身边的沉桐,后者心虚地避开了视线
接触。
沉适谦和客气地引人进办公室,落座后,王敏手持录音笔,沉桐架好摄像机
器,调节角度,宾主对谈徐徐开展。
王敏从最新的获奖课题入手,提及业界对沉适的地质领域新星的评价。
“其实,最初我对地质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兴趣。”沉适说的时候,快若无
意地扫望沉桐,“愿意把地质当做平生志业来热爱,是在本科的四年学习中渐渐
形成的。所以03年毕业后,就进了地调院。”
“这么说是意外成就。”王敏替他总结,“那么你在近二十年的地质生涯中
印象深刻的经历有哪些?”
沉适神色温和,像是瞬间沉溺于某种美好情境,“是在刚实习的时候,第一
次跟随钻探工人入矿井,地下数百米的井内,数不清探照灯悬结相映,像极了宇
宙里的星辰,内心非常震撼。傅斯年先生说,考古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
脚找东西’。当时我在矿井里想,我们地质也是。”
“在普通大众的认知里,地质工作脏、累、苦、险,您的个人气质和工作状
态似乎有别于这一固有的公众印象。”
沉适笑,“我们项目往往在荒山野岭,和砂石矿物厮守数月,泥浆水污、灰
头土脸,也是常态。遇险的时候也有,现在看都是有惊无险。”
“让您最惊心的一次是在哪个项目上。”王敏笑着追问。
“有次我在钻塔下填数据,钻机钻孔被碎石卡住,操作工人不清楚情况,强
行提升拉杆,结果绷断了底部螺丝,钻机失去支架,向一侧倾倒,几乎贴着我后
背倒地,如果当时有毫厘之差,我可能就没机会继续从事地质工作了。”
沉桐听得心紧,沉适的笑意有了些些变化,“现在回想,最苦的应该是,对
我女儿有亏欠。”
躲在机器后看镜头听得入迷的沉桐,心尖一抖,不敢动弹,全神贯注,看她
爸爸继续再说,这个话题却就此止住。
王敏识趣地另作提问,关于矿产志,关于书斋生活。他在理工科出身的沉适
身上,看到了浪漫执着的文化气质。两人相谈甚契,采访毕,他提出想看看办公
室陈列的石头。
沉适陪他,一一解说,就像去年沉桐初次来他办公室时一样。
“你可以挑一两个回去玩玩。”
王敏却之不恭,挑了一块戈壁石,块头很小,不失奇峭,石身的丝丝纹路,
是久远的历史长河里,风沙滚滚的痕迹。
沉适回头看沉桐,“这位实习小记者,你也来挑一块。”
沉桐愣着,她爸爸怎么突然装起来?王敏以为自己没发话,她不敢胡来,
“沉主任让你挑,你就挑一个嘛。”
那块蓝
第(7/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