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 第七章 大战在即 第八章 赵率教
第(15/18)节
通常,两军相遇,都会迅速展开激烈的交锋。但是
赵率教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他的心中只有冲锋,只有战斗。
在两军之间,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在这片树林中,女真的伏兵已经等待多时
了。原来,女真军并没有真正打算进攻遵化,他们围城打援,装作攻城,实际上
是在等待明军的援兵上当,前来救城。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一个等待明军
踏入的罗网。
然而,明军的冲锋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们的马蹄依然在大地上敲响着战鼓,
他们的呐喊声依然在空气中回荡。赵率教和他的士兵们,带着对国家的忠诚,对
胜利的渴望,勇往直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
在遵化城外的树林中,女真军的伏兵悄无声息地潜伏着,等待着最佳的出击
时机。二万五名精兵隐藏在茂密的树木之后,与城外的二万五千名士兵合计,构
成了五万大军,正是阿济格等所部满洲左翼四旗的主力。
赵率教率领的明军在行进中,毫无察觉地步入了这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天空
中突然响起了火炮的轰鸣,地面上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射来。炮声震天动地,箭声
嗖嗖作响,明军的士兵和战马在突如其来的攻击下纷纷倒下,人仰马翻,人喊马
嘶,战场上顿时一片混乱。瞬间,四百余名骑兵在炮火和箭雨中牺牲。
赵率教在硝烟弥漫中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他知道自己的部队中了女真军的
埋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赵率教没有时间沉溺于后悔或犹豫,他高举着长
柄偃月刀,刀锋指向前方,大声呼喊着指挥士兵,鼓舞士气,命令他们不要停顿,
继续朝前快速突击。
明军在他的指挥下迅速调整,将攻击方向和目标改为了女真军在遵化城外相
对薄弱的右翼。骑兵们利用其速度快的优势,迅速越过了伏兵的射程范围。明军
知道,一旦停下来,就会成为炮火和箭矢的活靶子,只有不断前进,才能有一线
生机。
树林中的女真伏军见状,立刻从隐藏的地方杀出,他们挥舞着武器,发出震
天的喊声,地动山摇,如同一股黑色的浪潮,向赵率教的部队围杀过来。女真士
兵的眼中闪烁着凶猛的光芒,他们的行动迅速而凶猛,试图将明军团团围住,一
举歼灭。
赵率教的战马黑儿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和紧张,它仰天长嘶,然后开始加速
奔跑,四蹄翻飞,带领着明军冲向敌军的薄弱之处。赵率教的偃月刀在阳光下闪
烁着寒光,他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格外醒目,如同一位不屈的战神,引领着他的
士兵们冲出重围。
明军的士兵们紧随其后,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和勇敢,即使面对重重危机,
也没有人退缩。他们知道,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在这场生死搏斗中找到生存的可
能。战场上,两军的厮杀声、兵器的撞击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
一幅悲壮而激烈的战争画面。
赵率教在战马上回头一瞧,只见从树林间追杀出来的女真兵如潮水般涌来,
黑压压的一片,他心中一沉,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埋伏。今日,对他来说,已是背
水一战,或许是最后一战了。
战场上,两军的阵型随着战况的发展开始急剧变化。赵率教指挥下的明军未
受损的左翼一千骑兵迅速调转方向,面对着从树林中追杀而来的两万五千女真兵。
这些骑兵在赵率教的指挥下,迅速组成了一道防线,准备迎接敌军的冲击。
女真的阵型也在快速变化,阿济格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他的中军快速增援到
赵率教改变方向进攻的右翼。而女真军的左翼,经过长途跋涉,迂回到一个有利
的位置,瞄准了赵军的腰部,目的是拦腰截断赵军的阵型,造成赵军的混乱和分
割。
阿济格,这位年轻的女真将领,年仅二十四岁,已是军中的后起之秀,以勇
猛和智谋著称。然而,面对赵率教中了埋伏后不是选择逃跑而是继续进攻的决断,
阿济格心中也不免感到震撼。赵率教今年已经六十岁,他的经验和勇气在这位年
轻将领的眼中,无疑是值得尊敬的。
赵率教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中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紧
握着长柄偃月刀,刀身上的寒光映照着他坚定的面容。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
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即使是最后一战,也要战得英勇,战
得壮烈。
明军
第(15/1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