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第一至二章
第(11/19)节
忠贤的府邸,将张皇后的坚决
态度如实汇报。魏忠贤听后,心中一沉,他知道无法强迫张皇后,也明白如果强
行实施这个计划,可能会引起宫廷内外的强烈反对,甚至引发动乱。
魏忠贤在权衡利弊之后,只得放弃这一计划。他的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怒,
但也无可奈何。他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导致他的权力
和地位的丧失。
在张皇后的坚决拒绝和魏忠贤的无奈放弃中,这场可能引发大明王朝动荡的
阴谋被及时遏制。张皇后的忠诚和智慧,再次为大明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
劳。
他转而派亲信宦官涂文辅、王朝辅前往,迎接朱由检入宫。这一行动,不仅
是对朱由检的尊重,也是魏忠贤试图在新君即位后保持自己影响力的一种手段。
与此同时,内阁大学士们在紧张地起草遗诏。遗诏中称朱由检「聪明夙著,
仁孝性成」,并依照祖训中「兄终弟及」的规定,宣布朱由检即皇帝位。这
份遗诏不仅是朱由校对朱由检的最后托付,也是对大明王朝未来的期望。
朱由检接到入宫的消息,心中百感交集。
朱由检在寝宫中踱步,心中波涛汹涌。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的是一条充满
挑战的道路。王承恩静立一旁,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关切。
「王爷,此去紫禁城,前途未卜。」王承恩轻声说道,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但请王爷放心,无论前路如何,奴婢定会伴随左右,竭尽所能,为王爷分忧解
难。」
朱由检停下脚步,转过身来,面对着王承恩,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王公公,
有你在,我心甚安。你的忠诚和智慧,是我最大的支持。」
王承恩微微鞠躬,表示领命:「王爷过誉了,奴婢只是尽本分而已。」
在整理衣冠之时,王承恩亲自为朱由检系上玉带,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他的
细心与忠诚。他知道,朱由检即将面对的不仅是皇位的继承,更是整个大明王朝
的未来。
「王爷,您即将成为一国之君,万民之主。」王承恩边整理边说,「请务必
保持冷静与坚定,您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大明的兴衰。」
朱由检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的光芒:「我明白,王公公。我将
不负众望,为大明的江山社稷,为天下百姓,尽我所能。」
随后,在前往紫禁城的路上,王承恩始终紧随朱由检的轿辇。沿途,宫中的
太监和宫女们纷纷低头行礼,而王承恩则警惕地观察着四周,确保朱由检的安全。
当夜幕降临,朱由检在张皇后的召见下,准备先前往坤宁宫。王承恩在夜色
中轻声提醒:「王爷,坤宁宫中可能有诸多变数,请您务必小心。」
朱由检看了王承恩一眼,点了点头,心中对这位忠心耿耿的内官充满了信任。
在王承恩的陪同下,朱由检踏着夜色,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坤宁宫,准备与张皇后
商议国事。
坤宁宫中,宫灯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光芒,映照着宫殿内的金碧辉煌。墙上
挂着精美的壁画,画中的龙凤呈祥,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地面铺着织有金丝的
地毯,每一步踩上去都柔软而沉稳。宫中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皇家的尊贵与庄
严。
张皇后端坐在主位之上,她身着一袭绣有金丝凤凰的深红色凤袍,袍身流畅
的线条和精细的刺绣彰显着她的高贵与权威。她的发髻高高挽起,头戴一顶镶嵌
着宝石的凤冠,宝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与她严肃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的面容虽然严肃,但眉宇间透露出的忧虑却是显而易见的。张皇后的眼神
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她的嘴角微微紧抿,显示出她内心的坚定与决断。
朱由检走进坤宁宫,立刻感受到了这里的凝重气氛。他看到张皇后的神色,
心中不禁一紧,步伐也变得谨慎起来。朱由检知道,张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她的
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整个皇室的安危。
张皇后见朱由检到来,微微点头,示意王承恩和宫女们退下。宫女们轻手轻
脚地退出宫殿,动作轻盈而有序,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王承恩也默默地退到一旁,
但他的目光始终警惕地注视着周围,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张皇后轻声对朱由检说道:「由检,宫中的险恶你可曾知晓?魏忠贤的势力
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时刻小心。」她的声音虽然柔和,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
第(11/1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