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将军生涯】23-28
第(15/21)节
到我们脸绿绿的,我知道他看到了那个村子的惨状。知府知州都来了,我和三岛直接说是倭寇干的,几位文官都气的发疯,咬牙切齿。
知府跳着脚说:“我们去那个岛上,把那些脏兮兮的倭国村民全杀了。”
我说:“杀他们有什么用还是要杀倭寇。”
知府说:“朝廷已经下令不许炮船出海了。”
我也郁闷,一时无计可施。
大家正商量呢,有码头的官兵来报,说从广东开来一艘大船,停在码头,船上一名太监求见将军。
我们启程来到码头,大家惊呆了,一艘巨大的海船泊在码头,船高四层,长数十丈,有3根主桅杆,两根辅桅杆。最下一层还有奖孔,两排巨大的船桨伸了出来。
码头上,一个身材修长,一身花团锦簇的少年太监垂手而立,器宇轩昂,定睛一看,正是京城见过的少年太监郑和。
我们走进,郑和拱手施礼,我笑着说:“早看出你有出息,果不其然。”
少年太监说:“将军大人别来无恙。京城一别,晚辈思念的紧。”
我笑道:“好说好说。”
我羡慕的看着大船,郑和说:“这是新做的海船,两头翘起,形似元宝,万岁赐名宝船。”
我点头说:“好名字,好名字。”
我问道:“是商船还是战船?”
郑和说:“可为商船,亦为战船。”
郑和回头跟身后的一个水手说:“给将军大人露两手看看。”
那水手掏出一个呼哨,含着嘴里吹了两下,手里举起一个令旗,那艘大船第二第三层突然开了两排小窗,齐刷刷伸出两排炮口来。
水手又是两声呼哨,顶层甲板突然冒出两排水手,都是手持长弓硬努,立于船帮,动作整齐,气势恢宏。
我看了暗暗喝彩,老曹也竖起大拇指。
第二十七章海战海战
请了郑和到镇上休息吃饭,船上的水手也被请下来吃喝。
我问郑和:“这样的宝船有多少?”
郑和说:“四层的宝船100艘,三层的略小一些,大概有200多艘,双层的有300多艘。”
我暗暗点头,如此说来,我们还是有一些储备的。
我问郑和:“如果宝船被甲有无可能?”
郑和想了想说:“如若只做战船,被甲是没有问题的,他回到广州后,给几艘宝船被甲试一试。”
我最担心的是郑和是否和薛太监他们一伙,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问他。
倒是酒席间,无人注意时,郑和悄悄的做很不经意的对我说了一句:“太师问将军好。然后很有深意的看我一眼。”
我心里大喜,知道郑和并没有和薛太监穿一条裤子,放心很多。
郑和跟我说:“将军已经贵为指挥使了,可向万岁讨旨,调一些双层或者三层的宝船过来。加强海防,同时也训练海军水手。”
我暗暗点头。但不知道该如何给奏折皇上。
郑和对我说:“船造了不少了,还在远远不断的造,云南的铜炮也发了不少过去,但是规模的海战需要真正的将领,尤其是船队。”
我心里想,几百几千人陆地上作战我还能指挥,但是几百几千艘战船在海上火拼,我可没这个本事。
我想起来那个中国通贺兰鬼子科曼和亨特拉尔了,要是能跟他们学习学习倒是不错。
郑和说他已经带领船队清剿过几次南海的海盗了,打的那些海盗屁滚尿流。
我暗暗佩服。
现在南海通商还是比较顺畅的,几条海路被商人叫做海上丝绸之路。每年上缴国库不少银两。
郑和说福建东南有一个大岛,叫做鸡笼,也叫台湾的,他们去过几次,跟岛上的土着相交甚好。
郑和奏报朝廷,让重视那个岛屿,但是朝廷似乎不太关心,认为孤悬海外的一个岛屿,也无多少人口,兴趣不大。
郑和认为此岛乃是中国之门户,应该驻兵设防。
郑和临走前送我一幅近海海图,我如获至宝,拿回府上专门找了间屋子挂了起来。
接到派往京城的5名探子的密报,皇上似乎对东厂所为有些不太满意了,认为他们有些过分了。斥责了几次魏总管,兵部户部的两位太傅也放了出来,官复原职。
探子说最近皇上比较宠幸锦衣卫,不少事情都要锦衣卫去做,冷落了东厂的太监。
锦衣卫和东厂互相牵制,倒是不错。
我心里暗喜,皇上不傻,让两大势力互相钳制,坐收渔翁之利。
我让人给在京城的那两个贺兰红毛鬼子写信让他们来我这里,给皇上写了密折,要求调一些广东的炮船北上。
我身为指挥使,已经是长江以北地位较高的一线武将了,我密折上写清楚了掉船的原因,要承担起从福建往北整条海岸线的海防工作。皇上立刻准了我的奏折,下
第(15/2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