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不渡 第31节
第(2/3)节
后递给她,“离晚饭还有一段时间,你先吃些糕点叠下肚子。”
宋嘉荣刚想要说自己不饿,肚子先不争气的叫了起来。
“吃吧,我又不会笑话你。”裴珩揉了她刚睡醒后,乱糟糟得翘起来的头发。
突如其来的亲昵之举令俩人都怔住了。
对上她冰凉目光的裴珩僵硬的抽回手,心脏涨疼,垂下眼帘往外走,“我去看下水烧开没有。”
“嗯。”其实彼此都知道他找的理由很牵强。
晚饭是寺庙里的僧人自己做的,很普通的一粥一菜。
裴珩领了他们二人的份例,端回房里。
雨天笼罩下,天还未暗,屋里就得点上一盏油灯用以照明。
“可是没有胃口。”因她腿脚不便,裴珩把桌子挪到床边,又见她对着碗里的白粥迟迟不动,才有此一问。
“太多了,我吃不完。”她的胃口本就不大,前面又吃了不少糕点,哪里能喝下那么多粥。
宋嘉荣瞟了他和自己一样量多的白粥,问他,“我能不能分点给你。”
刚问完就懊悔的垂下头,她怎么就忘了自己不在是小孩子,他也不是那个会无条件包容她一切的人。
也是她一直说着要划清界限,怎么还会说出这种暧昧十足,又令人浮想联翩的话来。
陌生人可不会喝别人的粥,也不会分享。
裴珩没有回答,而是端起她面前的碗,把里面的粥倒了一半进他碗里,“剩下的粥你得要乖乖吃完,要不然到了夜里又喊饿怎么办。”
“我才不会那么做。”宋嘉荣又在心里小声的加了句,“我又不是小孩子。”
“我知道。”裴恒回。
“我刚才去寻住持的时候,住持告诉我,说是山顶上有个凉亭,凉亭虽是平平无奇,奇的是凉亭旁有一块巨大的心之石,有不少人都会千里迢迢去到那个凉亭写上自己和另一半的姓氏,以求长长久久。”裴珩摈弃了食不言寝不语的君子言行,只望能与她多说上一句。
“你说的可是圆镜亭。”宋嘉荣问。
“的确是圆镜亭,你可是来过。”裴珩答。
宋嘉荣摇头,她虽然没有来过,却也听过圆镜亭的来历,讲述的是一个破镜重圆的故事。
当时晋国还未成立的战乱年间,有一位名叫许子霖的前去参军之前,担心在他回国时已是国土不在。
便取出一面铜镜,碎成两半,与妻子说,“若他三年后还不回来,便可拿着此镜改嫁,若是他还能活着回来,到时候依靠此镜,在最热闹的街道售卖半面镜,寻访对方。”
在许子霖参军后不久,晋国破,山河不在,他从战场上回到故地,果不其然失去了妻子的下落,却始终没有忘记约定。
流离颠沛,生活困苦不堪的许子霖在几年后流浪到了如今的郦城,他拿着半面铜镜上街售卖。
忽然发现一位小童也在叫卖半面铜镜。他上前拿过来一看,与自己的半面铜镜正好完美契合。
原来小童就是妻子在他当年参军后不久发现的身孕,她也没有再嫁,而是守着半面铜镜等他回来。
无论故事是杜撰也好,真实发生的也罢,都不可否认它是一个极圆满的结局。
寺庙里没有多余的空房,他们今晚上只能两人挤在一间。
要换成之前的宋嘉荣得知自己能和他独处,肯定高兴得要原地转圈,现在竟只剩下尴尬的踌躇。
裴珩也知道她不愿意见他,又怎会愿意与他同处一室,吃完饭后便离开了房间,等暮钟响起才敲门进来,他的手上还抱着一床干净的被子。
见她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喉间忽然发紧的避开,“睡吧,熬夜伤身。”
“嗯。”犹豫了一会儿,宋嘉荣开口问他,“那你今晚上睡哪里。”
床只有一张,孤男寡女的共处一室本就尴尬,要是在躺在一张床上,无论有没有发生什么,落在别人眼里都是旖旎的桃色春闻。
“我晚上不睡,有张椅子坐就行。”裴珩取出笔墨,看来今夜是打算摘抄一夜佛经。
“嗯。”紧接着两人又是一阵无话。
微弱的光亮在无边的雨夜里,像一盏随波逐流的小舟,总担心它在下一秒被掀翻了船。
雨水拍打着屋檐,落在耳边奇异的好听。
“狸奴,如果我说,我希望我们能回到像从前一样,你还愿意同我回上京吗。”裴珩停下毛笔,像是状若无意中的随口一问。
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他紧张得连握着笔杆的掌心都沁出薄汗,一向对任何事都运筹帷幄的人第一次没有把握。
宋嘉荣先是看了一眼窗外落雨,随后收回视线,轻轻摇头:“不会,我很喜欢这里,我不会和你回上京,也不想在和上京里的人沾上任何关系,我也不希望有人知道我和公子曾是旧识。”
从他用她最大的秘密当笑话一样说给白若裳取乐听的那一刻起,就
第(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