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末世之霸艳雄途】(75-77)

第(10/13)节
拒绝。

    尤其是方雨菡得知,原来早在前夫在世时,她就已经失身于安天河了。那些旖旎羞人的梦境,原来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可笑那段时间,她还经常回味梦里美妙又放荡的激情,来纾解自己的欲望,每当她想起这些,总是让她羞愧难当,无颜直面安天河。

    直到那次在江油的咖啡馆,安天河毫不掩饰的对她示爱,明确表示愿意负起责任,且承担任何后果,方雨菡才终于抬起头,尝试和对方面对面的交流。

    只不过,要说她和安天河之间,有什么感情基础,恐怕连她自己都说服不了。但若说是情欲性爱带来的澎湃激情,让她爱恨交织,难以抉择,倒真是无法反驳。

    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开始以讹传讹,说张爱玲在《色戒》里写——通往女人心灵的捷径是阴道。方雨菡起初一听到这句话本能的就很反感,带着探究的心理去看张

    24-12-16

    爱玲的书,才发现这话的原文是: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而且并非出自张爱玲的笔下,却是民国初年精通英文的某个学者说的,张爱玲是在抨击这个观点的时候重复了这句话而已,却被后人断章取义的拿出来当做理论依据。

    这句话将女人贬低成肉体动物,性欲的奴隶,让方雨菡发现真正的出处后,再也不屑一顾。

    然而事到如今,方雨菡回首自己的亲身经历,再次想起这句话,却也无法否认这句以讹传讹经过再创造的话,貌似淫荡,却透着一股子人情世故,偏偏让人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究竟是通过了阴道就能到女人心里去,还是到女人心里去必须要通过阴道?可始作俑者,并没有在这句话中加入“只要、必须、就”等词语进行明确地定义,只能让每个人自己去感悟了。

    过了两天,时局渐趋平稳,方雨菡的工作也不再那么忙了,还被安排补休了两天。趁着父母带女儿周璐出门散心的功夫,方雨菡回屋好好的补了个觉,直睡到快中午才悠悠转醒。

    起来简单收拾了一下家务,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以为是女儿回来了,方雨菡没换衣服就去开门,没想到门外竟站着安天河。

    房门被打开后,安天河顿时眼前一亮,只见方雨菡仅穿着一身家居睡衣站在门口,轻薄的衣料隐隐透出她上身穿着件黑色蕾丝的文胸,下身穿着浅灰色丝袜的修长玉腿在裙摆下,若隐若现,如此性感撩人,如邻家少妇般独有的成熟韵味尽显无遗。

    安天河的眼睛不听使唤,总是自作主张地在方雨菡饱满丰腴的前胸乱瞄,直到对方红着脸跑回房里,才醒悟过来,刚才的举动很不合适,这让他有点心虚。

    “你先进来吧~”卧室里远远的传来一声,让尴尬站在门口的安天河总算得以进门。

    “需要换鞋吗?”

    “不用了!你直接进来坐吧。”

    等到方雨菡从屋里再出来,已经换了身居家便服,白色的圆领衫和长裤,将她凹凸有致的曲线遮住了大半,仅仅只能在胸前稍微瞧出一点起伏,不免让人有些怀念先前乍泄的春光。

    “早就想来见你,可惜一直脱不开身,今天难得事情少,我就马上过来了。”安天河笑着接过方雨菡递给他的一杯温水,小抿了一口,眼睛却始终追随着对面的佳人。

    有段时间没见,方雨菡的气色,比在江油那会要好多了。无需那么操劳,也不用担心前线的战事,方雨菡在家的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性感的慵懒,皮肤的状态,也比当时在外征战好了不少,泛着健康白皙的光泽。

    双颊微晕,方雨菡娇嗔着瞪了安天河一眼,让对方讪讪的收回了灼灼的目光。

    “安安团长,你近来好么?”

    “也好,也不好”安天河忽然轻轻握住了方雨菡的玉手,“雨菡,你怎么还叫我团长?搞得这么生分!我常常想着你,也不知你考虑的怎么样了?”

    方雨菡的手被握住,娇躯顿时一颤,双颊红得更加厉害,但仍是矜持地缓缓抽回了手。

    “你,你别这样我,我还没有考虑好你要多给我点时间,毕竟,我女儿都这么大了,而你,你还比我小”说到最后,方雨菡的脸羞得近乎滴出血来。

    安天河就算再迟钝,也看得出,佳人并非没有情意,只是尚有现实中的顾虑,不可能像年轻人那般没有牵挂的答应。

    起身上前站在佳人身侧,伸出胳膊,温柔又强势的将方雨菡搂在怀里,一边轻嗅着她身上撩人的体香,一边轻抚她的脊背。

    “没事,你慢慢考虑,我不会逼你做决定的,只好心中有我就好!”

    方雨菡冷不防被男人搂住,原以为自己会下意识地挣扎着推开,没想到除了呼吸陡然变得急促,浑身燥热发烫外,身体并不抗拒安天河亲密的举动,似乎早就已经接受了他,这个发现让她既惊讶,又有点害怕,此外,居然还隐隐有些莫名的期待。

    安天河的鼻尖在方雨菡随意扎起的发髻间深吸着,表情有些迷醉,“雨菡,我最近时常
第(10/13)节
推荐书籍:玩接龙!(第一届!龙马x海棠)平行线(二战 纳粹德国 H)一抹姝色(校园np)针(催眠)盈极也贱(粗口)心锁-哀伤的继母我家的女人受伤(H)娇妻的秘密知佳(翻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