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分卷阅读28

第(3/3)节
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睡熟。

    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

    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

    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

    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到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

    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

    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传说二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

    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云南傣族泼水节场面,顺江而去。

    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传说三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

    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

    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

    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本段泼水节活动”放高升”和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

    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泼水节时的节日场面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

    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

    优胜者还将获奖。

    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也就是诸葛亮。

    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

    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

    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泼水节每年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举行。

    两地均可从昆明乘飞机直接到达。

    1961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曾参加过西双版纳的泼水节。

    从此以后,泼水节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数以万千的中外游客视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

    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

    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

    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

    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

    “水花放,傣家狂”,到了,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
第(3/3)节
推荐书籍:单向越轨风骚丈母娘要哥哥,不要命炮灰女配今日暴富了吗浪子江湖后传月色真美—两人的初次旅行慕婉宜的救赎(我的蠢爸爸下部)恋人(另类爱情故事)魂销骨酥偷妻(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