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遇魔鬼】(6)
第(4/8)节
在他的脚下,那把锋利无匹的苗刀静静地躺着,仿佛一匹随时待发的猛兽,只待主人的一声令下,便能立刻投入战斗。剑豪对此刀有着绝对的信任,知道它将成为接下来战斗中的兄弟。
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息。疾风营的几个亲兵站立在他的周围,他们身上的伤痕见证了之前战斗的激烈,但他们的眼中却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燃烧着更加旺盛的斗志。他们是剑豪的左膀右臂,是他在战场上最为信赖的力量。
剑豪已经做出了战略部署,他派遣了信使,通过广渠门联通到崇文门的城墙,与崇文门和宣武门的李军将士们进行了紧密的联系。他们之间的作战方针已经商定,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思1虑,确保了行动的精确和同步。
疾风营将采取分兵两路的策略,一路从天坛发起攻击,另一路则从山川坛出击,他们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时向北对正阳门及其周边的赵国侵略军发起突袭。与此同时,崇文门和宣武门的李国将士们也将响应这一攻势,形成内外夹攻之势,对敌人造成致命的打击。
这场战斗将是在正阳门范围,三万人对五万的人决战,对于剑豪和他的疾风营来说,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决战。他们深知,此战若不能成功,便是成仁的结局。然而,他们的心中没有一丝的恐惧,只有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自由的执着。剑豪和他的士兵们,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誓要保卫家园,消灭赵国侵略者。
赵国的战略部署在正阳门的决策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进攻内城和皇城的行动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赵国在正阳门留守备战了五万大军。这支军队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直接参与战斗,更是为了在战略上形成一种有力的后盾,确保一旦攻入内城和皇城的另外五万大军遭遇不测,能够迅速得到增援和支持。
此外,正阳门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它成为了赵国军队的重要据点。正阳门左右两侧的宣武门和崇文门尚未被赵国控制,这意味着赵国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敌军通过这两个门户进行突袭或是发起反攻。因此,留守在正阳门的大军,一方面要进攻这两个门户,另一方面也要随时准备支援攻入内城和皇城的军队。
同时,正阳门的通畅对于赵国来说,还有着另一层重要的战略意义。万一战局不利,或者出现了不可预见的情况,赵国军队需要有一条安全的撤退路线,以便于他们能够有序地撤出李国的京师。因此,保障正阳门的通畅,不仅是为了进攻时的便利,也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够有一个安全的退路。
在这一次战争中,赵国动用了三十万大军对李国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然而,并非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了李国的京师一带,实际上,只有十五万士兵被部署用于直接攻打京师,而另外的十万兵力则被分散开来,负责攻击李国的其他领土,以此来分散李国的防御力量,实施多点开花的战略。
在这三十万大军中,还有五万士兵遭遇了一场意料之外的硬仗。在忠村的攻防战中,他们面对了由剑豪所率领的五千名疾风营的狼兵。这场战斗异常激烈,剑豪和他的狼兵们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斗技巧和勇气,最终成功地将赵军阻挡并击退了二十里。据剑豪估计,在这场战斗中,赵军至少损失了半数的兵力,这使得他们在几天之内难以再次集结发起对李国的有效攻势。
剑豪在忠村的胜利后,虽然疾风营的士兵仅剩下一千余人,但他们没有片刻的停歇。在饥饿和寒冷的折磨下,他们仍然迅速赶往京师,以支援那里的守军。剑豪和他的狼兵们的行动充分展现了他们对李国和皇上的忠诚与牺牲精,他们的英勇行为无疑是对忠诚和信仰最高境界的体现。
赵国的这次进攻虽然规模庞大,但在忠村的挫败以及疾风营的顽强抵抗下,其攻势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剑豪及其狼兵们的不懈努力和牺牲,更是为李国的防御战增添了一线希望。
就在正阳门一带,赵军原本信心满满地展开了攻势,企图一举攻破李国的京师。然而,他们并未意识到,一场精心策划的突袭即将降临。
就在正阳门的赵军全力进攻宣武门和崇文门之际,疾风营如同猛虎下山,突然从山川坛和天坛两个方向向北杀出,其行动迅速而凶猛,完全出乎赵军的意料。这一突如其来的攻击,让原本气势汹汹的赵军陷入了混乱之中,他们的阵脚大乱,士气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宣武门和崇文门上的李军们见状,也激发了他们的战斗意志。他们看到疾风营已经开始行动,于是也拼尽全力,与赵军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李军的士兵们越战越勇,仿佛感受到了胜利的呼唤。
赵军此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不仅要应对正面的攻击,还要面对疾风营的夹击。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下,赵军的死伤惨重,许多受伤的赵国士兵甚至未能在正阳门附近的民宅中找到藏身之处,就被疾风营的士兵追上并消灭了。
战场上的天空,狂风呼啸,仿佛也在为这场战斗增添一份凛冽的气息。寒冷的天气中,疾风
第(4/8)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