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雨录】(27-34)
第(2/25)节
如无形利刃,将波光粼粼的水面被劈作两半。霎那之间,震耳欲聋,无数水花飞溅。
“哎呀。”陆红苕惊呼,身子不由得朝情郎扑过去。生怕飞溅而来的水花打湿她的衣物。
“师妹莫慌。”陈湛非一手搂着师妹细腰,起身将她罩住。
一旁的陆芷箐面色不改,玉手随意一挥,一道气浪挡住袭来的水花。身上衣物半点不曾沾湿。
姐妹俩泡够了脚,携手走到火堆旁,并未穿着鞋。
陈湛非用树枝扒开红彤彤的炭火,掏出一坨被烧黑的泥团。用树枝尖戳破滚烫的泥壳,如同剥鸡蛋般,得到一团裹着荷叶的烤鸡。
“哇,六师兄做的叫花鸡真香呀,手艺简直胜过天香楼的厨师。”陆红苕挨在陈湛非右侧,眼见他将荷叶的烤鸡叉在木盘里,洒上香料粉。
手里的小刀横竖切割,好似庖丁解牛般熟练无阻,没几下功夫就将鸡头、脖子、鸡翅、鸡腿、鸡胸、鸡肋各部位分好,摆在盘中。
“师妹,这个鸡腿给你。”
“谢谢师兄。”陆红苕馋得口水直流,抓起鸡腿便咬了一口。
陈湛非见她吃得开心,俊朗的脸上露出宠溺的笑容。起身将烤鸡端在各位师兄面前,由他们挑选。
陆芷箐挑了块鸡翅,用柳树枝作的筷子夹着,小口咀嚼。
“唉。”三师兄李长风饮了口酒,叹息道,“眼见逃至湘南府的难民日益增多,只怕鞑子大军这次真要攻破襄阳城。届时,若是金军南下,麓灵派当如何应对。”
宁潇蘅道:“听闻大西国皇帝张崇义已于两月余前负伤战死,麾下四部大营,近十四万人马群龙无首,朝廷有意招抚,共御金军。想来事成,加之归义军十万人马,朝廷定能守住襄阳。”
陈湛非面色凝重,道:“三军共御鞑虏,最好不过。只是听闻归义军与朝廷那几个大学士素有间隙,全凭皇后制衡。大西军亦然。且朝廷欲招抚大西军,金国自然也会。须知那金国平西大将军吴伯先,十七年前还是朝廷的山海关镇边总兵,世受大宁皇恩,还不是降了鞑子。如今金国日盛,天下四分有三,大西军未必肯受朝廷招抚。如若张崇义那几个儿子真降了金国,大宁朝廷存灭与否,只在旦夕之间。”
小师妹问道:“可听说张崇义被金兵射中左眼而死。他那四个儿子必然与金军势如水火,想来不会投降。”
陈湛非道:“但愿如此。只是人心多变,为私惠者多,为大义者少。那黄州总兵与金军交战而亡,他弟弟钟豫不还是降了。据说还领着金兵到襄阳城下劝降。”
三师兄顾轻舟道:“身逢乱世,要么明哲保身,要么建功立业。上次杀光金国使者,我总有惹了大祸的念头。麓灵派四百年古刹,真要降了鞑子?”
“唉。”众人皆低头叹气。
陈湛非凝视着熊熊燃烧的柴火,想起方才三师兄说的话。身逢乱世,的确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他道:“若在太平盛世。吾辈自当清心寡欲,修武炼功,传承圣道。三师兄的话点醒了我。”
“湛非有何高见?”顾轻舟问道。
“高见不敢。”陈湛非道,“只是师弟想,身处乱世,实非我愿。何不趁此机会,建立一番功业?驱逐鞑虏,光复神州。上承圣意,下安黎民,他日逐鹿中原,饮马北海,有何不可?”
大师姐,小师妹,四位师兄,皆露出惊讶之色,纷纷盯着少年。
“师兄。”陆红苕伸出小手摸在情郎肩膀上。
陈湛非握着她的玉手,道:“若师兄他日成就一番雄图伟业,君临天下,必封师妹为皇后。”
“你不许反悔。”
“绝不反悔。”陈湛非举三指发誓,忽而憋不住大笑,“哈哈哈哈...”
陆红苕气得捶了他几拳,“不许笑,不许笑,人家还以为你是认真的。”
陈湛非道,“师兄绝无戏言。”
陆芷箐寡言少语,亦被小师弟所说的话震惊,她问:“小六若真欲建功立业,可有何良策?如今鞑子窃据神州,天下四之有三。大宁朝廷一败再败,危如累卵。想要有所作为,只怕时日不待人矣。”
陈湛非答曰:“金国盛强,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师弟想来,至少三五年之内,天下依旧一片乱局。如今朝廷尚有荆南三府与越州之地,东南沿海,还有金陵朝廷的水师提督,延平王,讨虏大将军陈森所部十余万人。更何况尚有大西军与归义军,鞑子要一统天下,还需要些时日。不过大西军要是降了鞑子,我等就准备好剃发易服,以迎大金王师吧。”
“哈?”三师兄瞪大眼睛,“剃头留辫子,那还不如砍了我的头。”
玉昭言拔出佩剑,剑身反射着篝火的光芒,他沉声道:“谁敢要我剃发,我就取他的狗命。”
陈湛非道:“我等虽修为有成,但凭己身就想阻挡千军万马,实在痴人说梦。”
陈湛非捏着一块碎石子,丹田运气,手臂猛甩
第(2/2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