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福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313
第(2/3)节
氏当天就给顾成仁说了这个事情,让他抽空去城里头买几个大的坛子回来,家里头好泡菜、腌菜。
在顾刘氏和顾成仁说这个事情的时候,有福正在和顾长庚商量,要不要把可能会有旱灾的事情传出去,也好让大家早作准备。
顾长庚这些天也都在想这个事情,听有福提起这事,他就说道:“阿爷也在想着这事,今天在课堂上,就差点把这事告诉孩子们,好让他们带话回去。不过又忍下了。”
杨夫子在徐闲跟着宁王府的人走了之后,他也走了,留下了刚刚开办起来的顾家村村塾,无人任教。顾长庚没有办法,只能自己顶上去。一边接了给村塾的孩子启蒙、授课的事情,一边抓紧时间,和村子里的人家再一次商量,看要不要请个先生回来坐馆。
一部分人家都觉得,应该请专门的先生回来村塾教书,万一家里头的孩子有这方面的能力,好好学的话,没准能考个(秀才)功名回来,光宗耀祖。还有一部分人觉得有顾长庚教着就好,反正也不求他们考功名或者什么,只要能认几个字,能把家里人的名字都写出来,那就好了。
顾长庚其实也是倾向于请一个先生回来的。
他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给孩子启蒙可以,教他们认认字还可以,但是好好教的话,就真没办法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有墨一样,一点就透,还能自己自学。
当初他教有庆、有书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后来徐闲也时不时的,跟着他读书,那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
他是真不适合教人读书。
他甚至会想,当初如果换个会教人的先生来教,有庆会不会能学得更好一些?也能出息一些……
看顾长庚说完一句话,就陷入了沉默之中,有福隔了好一会儿,终于忍不住问道:“阿爷,您在想什么?”
“没什么。”顾长庚摇摇头,说道:“阿爷就是在想,这可能会天旱的事情,要不要公布。”
说着又道:“要不,有福你说说,你怎么看?”
“嗯。”有福点点头,说道:“我觉得这个事情,最好还是给大家说一下,让大家多少有个准备。不过,又不能说得太明显,要讲究方法。毕竟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往小了说,那只是给大家提个醒。可往大了说,咱们就是扰乱民心,是有罪的!”
“阿爷,您觉得呢?”
“是啊。”顾长庚点点头,说道:“扰乱民心是重罪,无人较真还好,若是有人同咱们较真,那……”
有福接口:“而且,就算是现在没人和我们较真,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人把这件事情翻出来呢。”
“是啊。”顾长庚点点头,继续说道:“可是这事要是不说的话,旱不成灾还好,若是成了灾,阿爷这心里头,如何能过意得去。”
有福说道:“阿爷,这事我也想过,您觉得咱们先不说会不会旱灾这种事情,只让大家都跟着我们一起在桑土里多栽些菜,您觉得怎么样?”
顿了顿,又补充道:“反正我看我们家今年的桑叶,也没怎么减产,而且,因为栽下去菜之后,多浇了一次肥,咱们的桑叶比旁人家的,看着还要好一些。”
“只不过,若是不能提醒大家多买些粮食的话,其实用处也不会太大。就像咱们家,哪怕把桑土里头都种满了菜,菜的长势也好,做饭的时候添着吃,也最多不过能省下来一个月左右的粮。这还不算把菜做成腌菜的成本。”
腌菜需要很多的盐,那可不便宜。
想着,有福忍不住道:“要是沐大叔在就好了。”
(第三章)
s:第四章得看情况了……也许没有了,因为准备出去……不过欠的会补的
☆、481第481章可以种菜,也可以买粮
沐正丰是锦衣卫的人,在那些普通的官员,尤其是京城之外的官员眼里,代表的就是皇帝。他若是开口说可能会出现旱情,本地的官员自然会积极应对。而百姓们也会多一层保障。
只可惜,他现在不在。
顾长庚也知道这个道理,心中也有些惋惜。
不过,不管怎样,提醒各家可以在桑土里头都种上菜,还是可以的。反正现在撒了种子,等出了苗之后种下去,也不会没收成,最多就是稍微少一点收成而已。
事情大致一定,顾长庚就让顾成信去村子里头敲锣。
现在村子里都是这样的,有什么事情要和全村的人说或者商量,就拿了锣去各处敲,然后让各家派了人,到村口的大黄果树下去。如果只是顾家的事情的话,就会让姓顾的人家派个成年男丁到祠堂门口去。
这会儿各家都在做饭。这些都是家中妇人的事情,最多是让家中的孩子帮忙烧火,所以,一听到顾成信敲锣喊大家去村口的大黄果树下,各家的当家人或者是成了年的男子就纷纷拎了小板凳去村口了。
不过两刻钟,顾家村三十多户人家家中就都来了。
连顾成礼家里头都来
第(2/3)节